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DOI: 10.7605/gdlxb.2014.04.037, PP. 441-460

Keywords: 古地理,构造—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寒武纪,四川盆地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四川盆地寒武纪台地滩相储集体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准确预测其发育部位、储集性能与分布规律是其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其中,寒武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是储集体预测的关键。根据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和测井分析、地震资料,应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在沉积地质条件、区域连井地层剖面,地层厚度与沉积相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寒武纪各个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图件,反映了四川盆地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及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寒武纪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西部发育潮坪和滨岸等碎屑岩沉积相,中东部发育缓坡相、台地相及台地边缘浅滩相等。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响应为由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局限台地→筇竹寺期碎屑岩台地和深水盆地→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滨岸—混积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碳酸盐岩缓坡→中寒武世陡坡寺期蒸发局限镶边台地→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成熟镶边台地的演化过程。其中,筇竹寺期为巨厚的烃源岩生成期;龙王庙期和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时期;龙王庙期及陡坡寺期发育的蒸发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

References

[1]  陈旭,阮亦萍,布科 A J,等. 2001. 中国古生代气候演变[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4-20.
[2]  董卫平. 1997. 贵州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8-142.
[3]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1. 中国南方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221.
[4]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2.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J]. 古地理学报,4(1):1-12.
[5]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2. 中国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J]. 古地理学报,4(2):1-11.
[6]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2. 中国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J]. 古地理学报,4(3):1-10.
[7]  冯增昭. 2004.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 古地理学报,6(1):3-19.
[8]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1997. 贵州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3-89.
[9]  郭正吾. 1996.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北京:地质出版社, 48-72,120-126.
[10]  黄福喜,陈洪德,侯明才,等. 2011. 中上扬子克拉通加里东期(寒武—志留纪)沉积充填过程及演化模式[J]. 岩石学报,27(8):2099-2317.
[11]  郝子文,饶荣标,徐星琪,等. 1999. 西南区区域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4-41.
[12]  何登发. 1996. 克拉通盆地的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J]. 勘探家,1(1):18-24.
[13]  何登发,李德生,张国伟,等. 2011.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 地质科学,46(3):589-606.
[14]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 1996. 湖北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7,64-80.
[15]  湖南省地质地矿局. 1997. 湖南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2-81.
[16]  吉让寿,秦德余,高长林. 1990. 古东秦岭洋关闭和华北与扬子两地块拼合[J]. 石油实验地质,12(4):353-365.
[17]  李英强,何登发,文竹. 2013. 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J]. 古地理学报,15(2):231-245.
[18]  李中平. 1988. 陕西汉中地区中部下寒武统梅树村阶最早期骨骼动物群[J]. 陕西地质,6(2):60-65.
[19]  李佐臣,裴先治,刘战庆,等. 2011.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33(4):117-124.
[20]  刘宝珺,许效松,罗安屏,等. 1987. 中国扬子地台西缘寒武纪风暴事件与磷矿沉积[J]. 沉积学报,5(3):28-39.
[21]  刘树根,孙玮,罗志立,等. 2013.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5):511-520.
[22]  马永生,陈洪德,王国力,等. 2009.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6,261-271,389-413.
[23]  梅冥相,马永生,邓军,等. 2005.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J]. 现代地质,19(4):551-562.
[24]  梅冥相,张海,孟晓庆,等. 2006. 上扬子区中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J]. 高校地质学报,12(3):328-342.
[25]  梅冥相,刘智荣,孟晓庆,等. 2006. 上扬子区中、上寒武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J]. 沉积学报,24(5):618-626.
[26]  梅冥相,马永生,张海,等. 2007. 上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系生物多样性事件形成背景思考[J]. 地层学杂志,31(1):68-78.
[27]  门玉澎,许效松,牟传龙,等. 2010. 中上扬子寒武系蒸发岩岩相古地理[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0(3):58-64.
[28]  牟传龙,梁薇,周恳恳,等. 2012.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纽芬兰世—第二世)岩相古地理[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2(3):41-54.
[29]  牟传龙,许效松,余谦,等. 2009. 原特提斯构造演化与中上扬子油气组合研究[R]. 四川成都:环境地质与资源开发研究所,136-171.
[30]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 1998. 陕西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51-57.
[31]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1997. 四川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46-254.
[32]  汪啸风. 2005. 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67-74.
[33]  许效松,门玉澎,张海全. 2010. 古陆、古隆与古地理[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0(3):1-10.
[34]  杨森楠. 1985. 秦岭古生代陆间裂谷系的演化[J]. 地球科学,10(4):53-62.
[35]  杨威,谢武仁,魏国齐,等. 2012. 四川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有利储集层展布与勘探区带[J]. 石油学报,33(增刊2):21-34.
[36]  杨巍然. 1987. 东秦岭“开”“合”史[J]. 地球科学,12(5):487-493.
[37]  余宽宏,金振奎,苏奎,等. 2013. 中、上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3(9):1418-1435.
[38]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1996. 云南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4-38.
[39]  张鹏飞. 2009. 中扬子地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 山东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论文, 12-128.
[40]  张满郎,谢增业,李熙喆,等. 2010. 四川盆地寒武纪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J]. 沉积学报,28(1):130-139.
[41]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等. 2013.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3(10):1553-1582.
[42]  郑和荣,胡宗全,李熙喆,等. 2010. 中国前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集[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65-75,145-146.
[43]  《中国地层典》编委会. 1999. 中国地层典·寒武系[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6-76.
[44]  赵自强,丁启秀. 1996. 中南区区域地层[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9-70.
[45]  张远志. 1997. 云南省岩石地层[M]. 湖北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4-101.
[46]  邹才能,杜金虎,徐春春,等. 2014.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J]. 石油勘探与开发,41(3):278-294

Full-Text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