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效应研究

DOI: 10.7668/hbnxb.2013.06.029, PP. 166-173

Keywords: 辽西地区,玉米,田间优化,效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中密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在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3种配置方式下,设计51000株/hm2(常规种植密度水平)、56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10%)和61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20%)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单作玉米田间优化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群体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群体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效率均有提高。在不同配置间,三比空密疏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一定密度水平(增加10%)条件下,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更有助于中密玉米品种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绿素含量、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单位产量。因此,在本试验和辽西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中密玉米品种以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和56000株/hm2的密度水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配置方式。

References

[1]  侯志研,王大为,郑家明,等.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筛选研究[J].玉米科学, 2011,19( 2): 101 -104.
[2]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等.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 3):113-116.
[3]  李明,李文雄.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 8): 1130-1137.
[4]  杨丽华,张丽华,张全国,等.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 6): 122-124.
[5]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等.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J].土壤, 2011,43( 5): 714-719.
[6]  朱元刚,董树亭,张吉旺,等.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生产特征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10,21( 6): 1417-1424.
[7]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等.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 7): 1226-1233.
[8]  郑毅,张立军,崔振海,等.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 3): 116-118,121.
[9]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等.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 1993,19( 3):246-252.
[10]  吴建明,梁和,陆国盈,等.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 ( 4):392-396.
[11]  段巍巍,李慧玲,肖凯,等.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15 ( 2): 98 -101.
[12]  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J].作物学报,2008,34 ( 3):447-455.
[13]  吕丽华,贾秀领,梁双波,等.玉米不同冠层结构下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3,28( 2): 180-185.
[14]  邵立威,王艳哲,苗文芳,等.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26( 3): 182-188.
[15]  要娟娟,薛泽民,赵萍萍,等.施肥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SPAD 值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 10): 1060-1063.
[16]  王梦飞,郭庆瑞,郭凤琴.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高寒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 2011,39( 5):425-427.
[17]  武志海,张治安,陈展宇,等.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J].玉米科学, 2005,13( 4): 62-65.
[18]  范厚明,余莉,余慧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03,31( 4):25-26.
[19]  梁熠,齐华,王敬亚,等.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09,17( 4): 97 -100.
[20]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 5): 57-60.
[21]  赵明,李建国,张宾.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J].作物学报, 2006.32( 10): 1566-1573.
[22]  王敬亚,齐华,梁熠,等.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09,17( 5): 113-115,120.
[23]  高亚男,曹庆军,韩海飞,等.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 2): 73 -76.
[24]  劳家柽.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

Full-Text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WeChat 15387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