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稿

时间不限

( 2024 )

( 2023 )

( 2022 )

( 2021 )

自定义范围…

匹配条件: “匡文慧” ,找到相关结果约153917条。
列表显示的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
第1页/共153917条
每页显示
陕西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驱动机制分析——基于遥感信息与文献集成研究

资源科学 , 2011,
Abstract: 地理结论的可靠性一直以来是地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信息获取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和参考文献集成与再分析方法。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数据分析结果与研究区40篇参考文献分析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提炼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驱动机制的知识规律。结论表明,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分析结果与参考文献集成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1990年-2005年陕西省耕地总面积减少,耕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面积逐渐增加;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人口、经济、政策与城市化是该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驱动因子。2000年以来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Analysis of Land Use and Coverage Change (LUCC)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s in Shaanxi Province: Integrating Remotely Sensed In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陕西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驱动机制分析——基于遥感信息与文献集成研究

KUANG Wenhui,

资源科学 , 2011,
Abstract: Geographical conclusion reliability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for geographers. This study proposed a new technique to integrate data o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remotely sense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First, the project team constructed the global l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GLIP), including the global land use/land cover the electrical scientific literature base and multi-scale LUCC data. Global Land Us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ase (GLUSLB) has more than 5000 references on lan...
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与图谱分析
陈溪,王子彦,
地理科学进展 , 2011, DOI: 10.11820/dlkxjz.2011.07.020
Abstract: 本文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针对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整理得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知识聚类和研究热点,同时基于大气碳循环和土壤有机碳研究知识群进行施引文献分析并总结其研究主题,然后进一步归纳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全球碳平衡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策。本研究可以详细分析基于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影响背景下不同知识群及其研究对象的特点,得出研究对象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对策,以期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杜国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1, DOI: 10.3724/SP.J.1047.2011.00506
Abstract: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自内向外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分布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小尺度变异在全局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特征;从中观角度分析,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阶段波动性递减特征,在0~8.5、8.5~13.5、13.5~33.0km范围内分别符合抛物线模型,各段内人口密度在小距离增加后表现出长距离的减少趋势。城市空间结构分布所呈现的"单中心波浪散射"布局模式,显著区别于国外经典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杜国明,
- , 2011,
Abstract: 摘要: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自内向外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分布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小尺度变异在全局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特征;从中观角度分析,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阶段波动性递减特征,在0~8.5、8.5~13.5、13.5~33.0km范围内分别符合抛物线模型,各段内人口密度在小距离增加后表现出长距离的减少趋势。城市空间结构分布所呈现的"单中心波浪散射"布局模式,显著区别于国外经典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
中国与美国大都市区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时空差异
,,
地理学报 , 2014, DOI: 10.11821/dlxb201407001
Abstract: 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与美国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时空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基于LandsatTM/MSS影像获取1978、1990、2000、2010年城市内部土地覆盖和不透水地表分类信息,监测并比较中国和美国六个特大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土地覆盖结构差异及城市不同功能区特征。研究表明,在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以相对紧凑形态发展,美国城市较为离散;美国三大城市植被所占的比例是中国的2.21倍;中国城市内部结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更加复杂,不透水地表密度更高,而美国城市CBD和居住区功能相对独立,特别居住区以镶嵌式低不透水地表和高绿地比例结构为主。
近3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张新乐,张树,李颖,
资源科学 , 2007,
Abstract: 集成MSS、TM、ETM、CBERS-2遥感数据及地形图提取哈尔滨市1976年、1989年、2001年、2005年共4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信息,利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与城市年增长速率模型分析哈尔滨市近30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2005年城市土地面积是1976年的265倍;1989年~2001年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加速发展及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导致扩张速度最快;2001年~2005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带动下,工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化进程;1976年~1989年以重工业为主,对城市进行扩建和旧城区改造,且因经济发展较慢,城市扩张速度偏低;1976年~2001年因原始城区位置和松花江的阻隔主要发展江南地区,2001年~2005年受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业等的影响城市重心向江北方向移动;城市年增长速率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城市重心转移方向基本吻合。城市扩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带动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人口的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资源型城镇土地退化时空特征分析——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宁静,张树,王蕾,
资源科学 , 2007,
Abstract: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具有自身特点,但整体土地退化严重。根据GRID的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的分析,辨析出资源型城镇沼泽萎缩、次生盐碱化与工矿用地呈指数衰减的规律,草地的退化也与工矿用地具有一定函数相关性。
基于地表通量特征的城市不透水表面定量热红外遥感反演
刘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4, DOI: 10.3724/SP.J.1047.2014.00609
Abstract: 城市不透水地表格局通过改变城市下垫面结构,引起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地表粗糙度的变化,从而对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产生直接影响。不透水地表能增强地表显热通量,导致地表波文比升高,因此地表波文比的空间差异可推算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的分布。本研究选择北京市为实验区,应用LandsatTM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采用PCACA模型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城市地表波文比进行反演,进而计算遥感地表波文比空间分布数据与城市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回归方程,实现北京市城区与近郊区人工不透水表面百分比分布的定量估算,最后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CACA模型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波文比数据,利用地表波文比数据与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实现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百分比数据的定量估算;波文比值不仅可在遥感像元水平定性判定不透水像元,还可对混合像元中的不透水比例进行较高精度的定量反演,其相关系数R2值为0.731。此方法有效地揭示了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对地表热通量影响的机制以及空间定量关系。
湿地保护区耕地时空变化及调控对策——以三江平原同江市为例
侯伟,张树,
生态学杂志 , 2005,
Abstract: ?以三江平原的同江市作为研究区域,从数量和景观结构两个方面研究典型湿地保护区的耕地时空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从194~200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9228hm2,总面积由原来的1.37%增加到49.8%,景观多样性指数由0.4723增加到0.7436.耕地已经成为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湿地面积萎缩导致耕地生态功能下降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该区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保护耕地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控.
第1页/共153917条
每页显示


Home
Copyright © 2008-2020 Open Access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