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稿

时间不限

( 2024 )

( 2023 )

( 2022 )

( 2021 )

自定义范围…

匹配条件: “郑度” ,找到相关结果约54671条。
列表显示的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
第1页/共54671条
每页显示
“生态学”一词出现的最早年代

地理科学进展 , 1988,
Abstract: 生态学是当前最流行的学科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球的瞩目。生态学(ecology)一词的原义指有机体与其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尽管这一术语在文献中应用较晚,但关于它最早出现年代的记述却比较混乱。英美文献或专著中大多指出是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创建这一术语,但年代记述颇有出入,有1886、1869和1866年三种。如英国查普曼
90年代的地理学

地理研究 , 1991,
Abstract: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深入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能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及优化调控等。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作为整体的地理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在传统学科中是独具一格的。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国土开发整治——贺吴传钧院士90华诞

地理学报 , 2008,
Abstract: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于1989年初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地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由吴传钧先生领导开展工作。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1996,
Abstract: ?青藏高原是一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受大气环流和高原地势格局的制约,形成了高原温度、水份状况地域组合的不同,呈现从东南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的变化。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的划分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即地带性原则,按照温度条件、水份状况和地形差异依次加以划分。以日均温≥10℃的日数作为主要指标、最暖月均温为辅助指标,划分出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两个温度带;以年干燥度为主要指标、年降水量为辅助指标,区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早等不同水份状况的地域类型。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的修订方案为:2个温度带、10个自然地带、28个自然区。
深切缅怀敬爱的黄秉维先生

地理学报 , 2013, DOI: 10.11821/xb201301002
Abstract: 黄秉维先生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劳动,为推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启发引导、提携后学;他倡导学术争鸣和宽松的氛围,坚持真理,探索求是。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面向建设实践,服务国家和地球家园。我们要认真学习黄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高尚风范,沿着他指引的地理学前进方向,为提升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

地理学报 , 1994, DOI: 10.11821/xb199406001
Abstract: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所展示的宏伟规划是地理学发挥优势的舞台。地理学工作者可以在人地关系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做出贡献。要抓住机遇,促进学科的横向联合,加强综合研究,紧密结合实践,搞好地理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为21世纪议程的实施而努力。
“生态学”一词出现的最早年代

地理科学进展 , 1988, DOI: 10.11820/dlkxjz.1988.03.016
Abstract: 生态学是当前最流行的学科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球的瞩目。生态学(ecology)一词的原义指有机体与其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尽管这一术语在文献中应用较晚,但关于它最早出现年代的记述却比较混乱。英美文献或专著中大多指出是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创建这一术语,但年代记述颇有出入,有1886、1869和1866年三种。
面向建设实践,促进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科学进展 , 1997, DOI: 10.11820/dlkxjz.1997.01.002
Abstract: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的国策,可持续发展纲领从总体战略上、社会发展上、经济发展上、生态发展上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框架。在此框架下,地理学可以在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及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学科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巩固理论基础、扩展应用领域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若干问题探讨

资源科学 , 2004,
Abstract: 该文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角度,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问题,如土地退化与整治的地域分异,开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山区坡地的改良与利用,水土保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要退化土地类型的形成与温度、水分条件以及自然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自然条件来规划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订防治土壤侵蚀的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森林砍伐、陡坡垦殖、过度放牧以及工矿、道路的开发与修建等是长江上游山地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过度垦殖,往往伴随着林地减少,陡坡垦殖酿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主要物质来源于耕地。长江上游地区坡地多平地少,坡地是流水侵蚀可以发展的部位,也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坡地的改良和利用既指退化土地的整治与恢复,也指坡荒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一地区,应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凭借速生植物采用复合农林业途径,以提高其持续生产力。由于篱笆植物与田间作物组成农林复合系统,活篱笆不仅是控制坡地土壤侵蚀的措施,它也是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个组分。以四川宁南为例说明,应当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山区水土保持,即退化环境的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科技导报 , 2013,
Abstract: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严竣挑战。篷勃发展的工业又明实践活动,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
第1页/共54671条
每页显示


Home
Copyright © 2008-2020 Open Access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