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稿

时间不限

( 2024 )

( 2023 )

( 2022 )

( 2021 )

自定义范围…

匹配条件: “齐述华” ,找到相关结果约122542条。
列表显示的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
第1页/共122542条
每页显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廖富强
地理学报 , 2013, DOI: 10.11821/xb201301013
Abstract: 利用历史水文资料、越冬候鸟分布调查资料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从鄱阳湖形态的历史演变和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境保护的角度,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在维持鄱阳湖形态不变的情况下,为有效保护越冬候鸟生境不受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的影响,工程调控水位不宜超过12m,但由于低水位运行不利于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效益的发挥,而高水位运行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为调和工程效益和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议实施适当退田还湖,以促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实施;(2)根据地形、越冬候鸟分布范围、圩堤内居民点分布以及圩堤内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约640km2实施退田还湖范围;(3)以退田还湖为前提,按照“调枯不调洪”原则,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为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硝态氮浓度和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王鹏,,陈波
湖泊科学 , 2015, DOI: 10.18307/2015.0604
Abstract: 赣江硝态氮(NO3--N)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赣江NO3--N来源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浓度和δ15N-NO3-的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NO3--N浓度和δ15N-NO3-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枯水期和丰水期NO3--N浓度分别为0.52~4.58mg/L和0.81~2.60mg/L,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枯水期和丰水期的δ15N-NO3-范围分别为-1.31‰~8.60‰和2.49‰~8.51‰,枯水期均值显著小于丰水期.较大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与NO3--N浓度和δ15N-NO3-有更显著的相关性.赣江NO3--N浓度、δ15N-NO3-与水田、居民建设用地和水域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地、草地呈显著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丰水期减弱.与一级土地利用分类相比,二级土地利用分类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类型与NO3--N浓度的相关性,但对土地利用类型与δ15N-NO3-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提高.农业用地,特别是丘陵水田和平原旱地,是赣江NO3--N主要的污染来源;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相比,赣江流域NO3--N的生活污水来源比例较小.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王鹏?,,陈波?
生态学报 , 2015,
Abstract: 赣江是鄱阳湖的最大支流,是鄱阳湖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水质的影响和鄱阳湖的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对赣江7个主要支流nh4+-n、tp、codmn和do浓度的每月测定结果,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流域河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tp的影响大于缓冲区;对codmn的影响在丰水期大于缓冲区,在枯水期小于缓冲区;对nh4+-n的影响在丰水期与缓冲区接近,在枯水期小于缓冲区;do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小。水田中的丘陵水田是赣江水体tp和丰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平原水田是枯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是赣江水体tp、nh4+-n和丰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农村用地是codmn的主要来源。水域中的水库坑塘是赣江水体tp和丰水期nh4+-n、codmn的主要来源。
青藏高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
叶辉, 王军邦, 黄玫,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 2012, DOI: 10.3724/SP.J.1258.2012.01237
Abstract: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useefficiency,P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on,NPP),以97个野外草地样点实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netprimaryproductivity,ANPP)对模拟NPP进行验证,模拟NPP与ANPP线性显著相关(R2=0.49,p<0.001)。利用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9年青藏高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0–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年平均PUE沿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和气温对植被PUE有着重要的影响;PUE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较大,其中农田PUE最高,高寒草甸PUE高于高寒草原。在不同降水区域植被PUE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同,降水量低于90mm的区域,植被PUE值最低((0.026±0.190)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大(变异系数CV=721%),与降水量和气温不相关(p=0.38)。降水量为90–300mm的地区,植被PUE较低((0.029±0.074)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较大(CV=252%),与降水量和气温显著相关(p<0.001),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PUE空间变化的43.4%,其中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1.7倍。降水量为300–650m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的45%,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原,植被PUE较高((0.123±0.191)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CV为155%;植被PUE的空间变化与降水量和气温极显著相关(p<0.001),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7.8%,但以气温影响为主导,其影响是降水量的1.5倍。降水量为650mm的区域,植被PUE达到最高(0.26gC·m–2·mm–1)。降水量为650–845mm的区域主要是西藏林芝地区,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PUE最高((0.210±0.246)gC·m–2·mm–1,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小(CV=117%);降水量和气温可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3.1%(p<0.001),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3.5倍,但其影响为负。
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
张方方,,廖富强,张起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1,
Abstract: 利用鄱阳湖区46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鄱阳湖的出露草洲范围,并假定只要一个时期是出露草洲就属于草洲,形成鄱阳湖湿地草洲潜在分布图,并分析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出露草洲面积与星子水文站观测水位得到二者的关系,表明出露草洲分布及范围受水位的影响显著,高水位时,大部分草洲被水淹没;低水位时,出露草洲面积大。此外,也受气象因素、草洲植物生长期的水位过程等因素影响;(2)出露草洲面积的季节变化明显随水位的升高而减少,随水位的下降而增加;在植被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出露草洲面积逐渐减少,在秋季和冬季,出露草洲面积却逐渐增加;出露草洲面积最大在1月,最小在7月;(3)鄱阳湖潜在草洲的面积达2441km2,草洲可能出现的范围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69.5%
水位对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 张起明, 江丰, 廖富强
自然资源学报 , 2014, DOI: 10.11849/zrzyxb.2014.08.007
Abstract: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①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②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③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因此,秋冬季维持较高水位不利于越冬候鸟的保护。
基于遥感和历史水位记录的鄱阳湖区淹没风险制图
,舒晓波,DanielBrown,姜鲁光
湖泊科学 , 2009, DOI: 10.18307/2009.0517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历史水位观测资料,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冲积平原区洪水风险制图的方法.首先利用9幅鄱阳湖区不同时相的LandsatTM/ETM+遥感影像,通过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水体淹没范围.根据都昌水文站资料1955-2001年间水位记录,分别计算鄱阳湖洪水多发期(6,7,8月份)和全年各水位的超频率(EP).假设在相同水位条件下具有相同的淹没范围,将遥感获取的水体边界作为EP的等值线,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等值线插值实现鄱阳湖区洪水多发期和全年的水体淹没风险制图.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鄱阳湖淹水范围制图研究
,顾中宇,danielbrown,姜鲁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0,
Abstract: ?利用13幅landsattm/etm+鄱阳湖区遥感影像,提取不同水位下的淹水范围,根据淹水面积与湖内7个水文站水位相关性,确定都昌水文站水位能够最好控制鄱阳湖水面范围。为了改善中低水位条件下淹水范围的制图精度,将遥感提取的水体边界作为水位等值线,插值建立鄱阳湖基于水体边界的数字高程模型(taterline-baseddem,wl_dem),利用wl_dem和都昌水位实现中低水位淹水范围制图。结果表明,中低水位条件下,基于wl_dem的淹水范围制图精度都有显著提高。
土壤水力侵蚀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刘波,,廖富强,李贵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2,
Abstract: ?通过利用terra/aqua卫星上搭载的modis传感器计算获取的16d合成植被指数产品(mod13a2),进一步按照最大值合成法计算月合成光谱植被指数,按照usle模型月模式评价江西省2005年土壤侵蚀,并与传统的usle模型年模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南方山地丘陵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影响GIS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廖富强, 舒晓波, ,张方方
- , 2010,
Abstract: 摘要: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第1页/共122542条
每页显示


Home
Copyright © 2008-2020 Open Access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