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81~2010年陕西潜在蒸散量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A 韦振锋 %A 陈思源 %A 黄毅 %J 地理科学 %P 1033-1041 %D 2015 %X 基于1981~2010年陕西地区16个气象站观测日值数据,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趋势度以及小波分析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1981~2010年潜在蒸散量呈上升趋势,增速约为3.1mm/a,没有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呈“弱减-强增-减”变化波动。②研究区潜在蒸散量存在2a、5a、8a、22a、32a左右的震荡周期,震荡能量最大是32a,其次是22a。在1992年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突变,刚好是震荡能量最大32a周期上发生波动。③纬度跨度大和地形复杂使得陕西地区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明显。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在166.9~1367.5mm之间,其中秦巴山一带潜在蒸散量值偏高,其次是陕北地区,关中平原潜在蒸散量值最低。变化趋势呈南北递减,陕南地区潜在蒸散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关中地区呈增加趋势,陕北地区呈减少趋势。④HURST指数分布沿东西向递减,其中在0.4~0.5之间占整个研究区的77.11%,说明大部分地区未来潜在蒸散量变化将与过去变化呈弱的反相持续性变化。⑤潜在蒸散量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和春季变化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其中夏季贡献占主导,其次是春季,贡献最少的是秋季和冬季。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平均气温的作用最大且呈正影响,其次是相对湿度的影响,但对潜在蒸散量呈负作用。而日照时数和平均气压对潜在蒸散呈弱的正作用。 %K 潜在蒸散量 %K Penman-Monteith公式 %K 陕西省 %K 气候变化 %U http://geoscien.neigae.ac.cn/CN/abstract/abstract119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