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汛期强降水过程与月内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A 魏晓雯 %A 梁萍 %A 何金海 %A 穆海振 %J 高原气象 %P 722-731 %D 2015 %R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84 %X 利用1981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选取长江中下游32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了该类强降水过程与月内(10~30天)低频降水的联系,并重点讨论了形成该类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月内低频振荡周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基本位于降水低频振荡的峰值阶段.(2)梅汛期(6-7月)月内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北进,高低空急流发展加强.在强降水过程发生期,高中低层配置出现垂直方向上的最佳耦合;而台汛期(8-9月)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副高东退南撤,低空急流逐渐南落至长江中下游东南部,与高空急流相配合,为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梅汛期东北亚低频位势高度低值区南下,与中纬太平洋西传的低频波列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同时西太副高发展加强,造成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峰值位相南高北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台汛期伴随从热带西太平洋到日本海低频波列的西北向移动,菲律宾东北部的低频气旋及其北侧低频反气旋的降水峰值位相分别移至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亚地区,导致暖湿、干冷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进而造成强降水过程.(4)菲律宾以东洋面低频强对流可作为梅汛期和台汛期强降水过程发生的前期热带信号,提前低频降水峰值位相10天左右. %K 强降水 %K 10~30天低频振荡 %K 梅汛期 %K 台汛期 %K 长江中下游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3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