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司法公共性的未来

, PP. 60-72

Keywords: 人民司法,群众路线,司法民主,司法参与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李昌奎案”中,法院的机构合法性未能支撑起其要求社会服从的机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这表明国家司法机器正在经历一场公信力危机。在关于“人民”的叙事日渐多元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来重塑司法场域的民主性形态,是重建司法公信力的必要前提。当社会个体日益“从群众走向公民”,也就必然要求司法的公共参与机制从传统的“群众参与”转向“公民参与”。

References

[1]  曹红蕾. 省高院回应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判决程序合法未徇私舞弊[EB/OL]. (2011-07-07)[2013-04-21].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07/07/content-1705418-3. htm.
[2]  刘子瑜,都力维. 我骑虎难下,但死刑是时候改变了[N]. 新快报,2011-07-13(A23).
[3]  王琳. 死刑的距离有多远?从中院到高院[EB/OL]. (2011-12-26)[2013-04-07].http://opinion?cn?yahoo?com/ypen/20110723/485819. html.
[4]  王启梁.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J]. 法学家,2012,(3).
[5]  司马当. 李昌奎案错在哪里[EB/OL]. (2011-11-02)[2013-03-11].http://www?dffy?com/fayanguancha/sd/201109/24999. html,2011-11-02.
[6]  佚名. 李昌奎案办案法官:再审看似公正实则伤害法治[EB/OL]. (2011-08-03)[2013-05-06].http://news?ifeng?com/society/special/lichangkui/content-3/de-tail-2011-08/03/8138060-0. shtml.
[7]  [美]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  张卫平.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9]  佚名. 死刑不是灵丹妙药,民意不能替代法官审判[N]. 南方周末,2011-07-14(A12).
[10]  雷成. 云南省高院:不能以公众狂欢方式判一个人死刑[N]. 中国青年报,2011-07-08(7).
[11]  何永军. 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  程汝竹. 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  张健. 合法性与中国政治[J]. 战略与管理,2000,(5).
[14]  罗时润,杨鹏. 就地审判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发展[J]. 法学,1958,(7).
[15]  张立勇. 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J]. 人民司法,2009,(7).
[16]  苏永通. 不按“法理”出牌的高院院长[EB/OL].(2012-03-03)
[17]  范愉. 简论马锡五审判方式―一种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命运[C]//. 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8]  杜强,葛倩. 河南最高法院长提议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EB/OL].(2012-03-03)
[19]  张立勇. 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 人民司法,2009,(17).
[20]  张召国,陈海发. “让人民满意是法院的永远追求”――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J]. 中国审判,2009,(10).
[21]  张友渔. 张友渔文选(下卷)[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2]  何永军. 司法改革与政治资源合法性的流失[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  刘晴辉. 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C]//. 北大法律评论(第8卷).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4]  宁杰,陈海发,冀天福,朱云峰. 司法民主化探索 从陕西到河南[N]. 人民法院报,2010-04-12(5).
[25]  佚名. 西安法院开审药家鑫案 现场向旁听者征量刑意见[EB/OL].(2011-04-14)[2013-04-15] .http://news.qq.com/a/20110414/000126.htm .
[26]  佚名. 药家鑫案陷信任危局 律师质疑问卷调查公正性[EB/OL].(2011-04-18)[2013-04-15] .http://news.sina.com.cn/s/2011-04-18/101722312005.shtml .
[27]  刘兴伟. 药家鑫案征求意见是对其公共性的还原[EB/OL].(2011-04-15)[2013-04-15] .http://news.liao1.com/newspage/2011/04/4497714.html .
[28]  刘志民,杨友国. 陌生自由人社会及其内卷化――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现状的思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9]  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
[30]  强世功. 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1]  马锡五. 马锡五副院长在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书面讲话[J]. 人民司法,1959,(10).
[32]  谢觉哉. 谢觉哉同志在司法训练班的讲话(摘要)(1949年1月)[J]. 人民司法,1978,(3).
[33]  侯欣一. 谢觉哉司法思想新论[J]. 北方法学,2009,(1).
[34]  高其才,左炬,黄宇宁. 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5]  葛行军. 论“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兼评马锡五审判方式[C]//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0.
[36]  苏宁. 一场无声的革命――人民法院审判方式综述[N]. 人民法院报,1996-09-27(3).
[37]  王亚新.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
[38]  [美]达尔. 现代政治分析[M]. 王沪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9]  王怀安. 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J]. 法学,1996,(5).
[40]  陈发桂. 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司法民主化进程的动向、困境及路径选择[J]. 岭南学刊,2008,(5).

Full-Text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WeChat 15387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