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广西灵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活动性预测

, PP. 62-75

Keywords: 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数值模拟,灵山地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作用力之一,弄清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对断裂活动性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轴面近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解析分析方法,研究灵山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确定灵山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以及期次,认为整个研究区的构造格局在近SN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而定型,该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一直持续到现今。同时在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的指导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刻画了灵山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状态,确定最大主应力高值集中区与最大主应变量低值集中区的叠合部位:断裂弯曲、交汇与断裂尖灭相结合部位,具有能量集中程度较高特点,后期活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并以此为依据圈定了灵山地区发生活动的高危区域和发生活动的次高危区域。

References

[1]  陈波, 田崇鲁. 1998. 储层构造裂缝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实例. 石油学报, 19(4): 50?54.
[2]  陈庆宣, 王维襄, 孙叶. 1996. 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 北京: 地质出版社: 79?80.
[3]  承金. 2009. 广西十万山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关系.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 45?46.
[4]  郭福祥. 1998.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 地质学报, 72(1): 22?32.
[5]  唐永, 梅廉夫,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2012. 川东北宣
[6]  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地质力学学报, 18(2): 120?139.
[7]  万天丰. 1983. 张节理及其形成机制. 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22(3): 53?61.
[8]  万天丰. 1998. 古构造应力场. 北京: 地质出版社.
[9]  魏春光, 何雨丹, 耿长波, 王震. 2008.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新生代断裂发育过程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2(1): 28?35.
[10]  吴继远. 1980. 灵山断褶带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性质的探讨. 地质科学, 2(2): 126?132.
[11]  谢富仁, 荆振杰, 杜义, 崔效锋, 黄学猛. 2009. 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协庄矿区构造应力场. 煤炭学报, 34(2): 193?198.
[12]  徐汉林, 杨以宁, 沈扬. 2001.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构造特征新认识. 地质科学, 36(3): 359?363.
[13]  徐开礼, 朱志澄. 1989. 构造地质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4]  徐政语, 姚根顺, 林舸, 郭庆新. 2006. 江汉叠合盆地及邻区中生代以来盆山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0(3): 305?311.
[15]  尹克坚. 1995. 广西地区的水系展布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华南地震, 15(1): 62?67.
[16]  尤绮妹, 俞广, 何忠泉, 林年添, 夏九峰. 1998. 十万大山地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评价. 海相油气地质, 3(1): 11?22.
[17]  张岳桥. 1999. 广西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 现代地质, 13(4): 150?156.
[18]  朱东亚, 金之钧, 胡文?. 2009. 塔中地区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层. 石油学报, 30(5): 698?705.
[19]  郭彤楼. 2004. 十万大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 上海: 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20]  何军, 刘怀庆, 黎清华, 朱章显. 2012. 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活动性初探. 华南地质与矿产, 28(5): 71?79.
[21]  黄河生, 任镇寰, 杨廉法. 1990. 广西灵山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土壤中汞气含量变化. 华南地震, 10(1): 42?49.
[22]  黄继钧. 1992. 宣汉双石庙地区纵弯褶皱叠加特征及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四川地质学报, 12(2): 92?100.
[23]  蒋维强, 林纪曾, 赵毅, 李幼铭, 梁尚鸿. 1992. 华南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 中国地震, 8(1): 36?42.
[24]  乐光禹. 1985. 共轭雁行节理系的应力分析. 地质评论. 31(3): 217?223.
[25]  马力, 陈焕疆, 甘克文. 2004.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6]  任收麦, 葛肖虹, 刘永江. 2009.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 地质通报, 28(7): 877?886.
[27]  苏生瑞. 2002. 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1(2): 296.
[28]  邹和平. 2002. 广东沿海新构造运动的大陆动力学背景. 华南地震. 22(3): 11?19.
[29]  Ramsay J G, Huber M J. 1991. 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1卷): 应变分析. 刘瑞?, 译. 北京: 地质出版社.
[30]  Angelier J. 1979. Determination of the mean principal direction of stress for a given fault population. Tectonophysics, 56: 17?28.
[31]  Becker A and Gross M R.1996. Mechanism for joint saturation in mechanically layered rocks: An example from southern Israel. Tectonophysics, 257: 223?237.
[32]  Raquel N A, Edgardo C T, Jose L B, Amabel O R, James K W, Ronald M S and Alejandro H C. 2010. Regional orient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and the stress expressed by post-subduction high-magnesium volcanism in northern Baja California, Mexico: Tectonics and volcanism of San Borja volcanic field.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192: 97?115.

Full-Text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WeChat 15387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