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曲面响应建模的PM2.5可控人为源贡献解析

Keywords: PM2.5 曲面响应模型 源贡献分析 人为排放 区域传输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东莞市PM2.5重污染月份为例,使用强力法(Brute Force)和RSM/CMAQ曲面响应模型法分别解析了珠三角地区人为源排放对东莞PM2.5的贡献,以及区域传输的可控人为源SO2、NOx和一次颗粒物(PM)在不同控制比例下(25%、50%、75%和100%)对东莞PM2.5的累积浓度贡献.强力法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1月珠三角地区人为源二次转化对东莞市PM2.5的贡献(约58.10%)大于一次PM排放贡献(约41.90%),其中,人为源NH3排放贡献最大,约占总量的21.66%.RSM/CMAQ动态源贡献结果显示,东莞市PM2.5的人为可控源排放贡献(SO2、NOx和一次PM)占比为82.17%,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大,且叠加区域排放的影响;一次PM减排对PM2.5环境浓度的贡献高于仅减排SO2和NOx.在减排比例较低时,一次PM减排可有效削减东莞市PM2.5浓度;随控制比例加大,二次前体物(SO2和NOx)减排对东莞市PM2.5浓度削减率的影响加大.进一步使用HYSPLIT模式和轨迹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2014年1月东莞市PM2.5污染传输过程.结果显示,该时段共有6条长、短距离污染传输路径,污染物主要来自东莞市东、东北及东南方向,途经其上风向区域(惠州、深圳和广州等)传输至东莞;惠州是各主导上风向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因而其区域传输对东莞PM2.5的贡献也较大,深圳次之

Full-Text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