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林分生物量碳密度与固碳能力

DOI: 10.17521/cjpe.2015.0014, PP. 140-158

Keywords: 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固碳能力,年固碳量,碳汇管理路径,小兴安岭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尺度对林分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计量,分析了林分生物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并对林分年固碳能力与碳汇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兴安岭不同林型从幼龄林到成熟林的乔木层碳密度增长速率为: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林>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云冷杉(Picea-Abies)林>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红松(Pinuskoraiensis)林>白桦(Betulaplatyphylla)林。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红松林31.4、74.7、118.4和130.2t·hm–2;兴安落叶松林28.9、44.3、74.2和113.3t·hm–2;樟子松林22.8、52.0、71.1和92.6t·hm–2;云冷杉林23.1、44.1、77.6和130.3t·hm–2;白桦林18.8、35.3、66.6和88.5t·hm–2;蒙古栎林25.0、20.0、47.5和68.9t·hm–2;山杨林19.8、28.7、43.7和76.6t·hm–2。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在幼龄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其他林型在成熟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林型不同林龄的生物量碳密度增幅差异也较大。林分年固碳量在0.4–2.8t·hm–2之间,碳汇能力较强、碳汇潜力较大。尤其是小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