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蒺藜集合繁殖体形态及间歇性萌发特性DOI: 10.17521/cjpe.2015.0049, PP. 508-516 Keywords: 集合繁殖体,间歇性萌发,活力,吸水率,萌发率 Abstract: ?蒺藜(Tribulusterrester)果实由5个集合繁殖体构成,是一种常见的具集合繁殖体的一年生植物。该文对不同月份成熟的蒺藜果实及果实集合繁殖体的形态、活力、吸水率、萌发率及萌发速率进行了比较观察,初步探讨其生态学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果实各集合繁殖体间在质量、附属物质量百分比、种子数、活力、吸水率、萌发率及萌发速率方面随其发育顺序依次减小,存在显著差异;2)果实平均活力及萌发率随成熟时间依次升高,而吸水率依次降低,平均活力及萌发率与果实成熟时间正相关,而与吸水率负相关,成熟时间越早,活力及萌发率越低,吸水率越高;3)除9月最晚成熟的集合繁殖体在最适条件下均能萌发外,其余月份的果实各集合繁殖体只能部分萌发,且只有位于集合繁殖体长刺端的种子能萌发,这种在当季只萌发部分种子,剩下的种子仍然保持在一个扩散单元中并在数周、数月或数年间不规则地间隔萌发属于间歇性萌发。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果实及果实不同发育顺序的集合繁殖体在形态、活力及吸水率方面存在梯度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造成蒺藜间歇性萌发的主要原因,这种萌发对策可以降低同胞后代间的竞争,使其对可变环境中的生存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摊,为物种的延续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