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 PP. 658-664
Keywords: 气候生产潜力,作物生育期,沿海地区,江苏
Abstract: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一,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该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程度,对现有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期进一步改进,估算江苏沿海地区14个县市三大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具有可行性。江苏省沿海地区水稻和小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受太阳有效辐射、温度和降水因素共同影响;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太阳有效辐射和温度影响,不受降水因素限制。从地域分布特征看,江苏沿海地区水稻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呈现梯度递增规律;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差异不大。
References
[1] | 宋小青,欧阳竹,柏林川.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及其演化阶段[J].地理科学,2013,33(2):135~142.
|
[2] | 王千,金晓斌,周寅康.江苏沿海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变化与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 2011,31(20):5903~5909.
|
[3] | 周生路,吕蕾.江苏沿海耕地资源量空间分布态势评价[J].土 壤, 2006,38(6):794~799.
|
[4] | 龙斯玉.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区划的研究[J].地理 科学,1985,5(3):218~226.
|
[5] |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 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 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37(4): 563~569.
|
[6] | 陶波,李克让,邵雪梅,等.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模拟[J].地理学报,2003,58(3):372~380.
|
[7] | 韩荣青,戴尔阜,吴绍洪.中国粮食生产力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展 望[J].资源科学, 2012,34(6):1175~1183.
|
[8] | 陈长青,类成霞,王春春,等.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 潜力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0):1272~1279.
|
[9] | 黄秉维.中国农业生产潜力——光合潜力[J].地理集刊,1985, (17).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5~22.
|
[10] | 杨重一,庞士力,孙彦坤.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3):75~78.
|
[11] | 林文鹏,陈逢珍,陈霖婷,等.GIS 支持下的漳州市水稻气候生产 潜力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1):30~36.
|
[12] | 邓根云,冯雪华.我国光温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J].自然资源, 1980,(4):11~16.
|
[13] |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中国土地生产力变化的情景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835~1843.
|
[14] | 杨恒山,王芳,张冬梅,等.哲里木盟4 种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 潜力变化及对比分析[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9,9(2):19~ 24.
|
[15] | 张强,杨贤为,黄朝迎.近30 年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玉 米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1995,16(6):19~23.
|
[16] | 尹海霞,张勃,张建香,等.近50 年来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 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2, 34(12):2347~2355.
|
[17] | 周生路,李如海,王黎明,等.江苏省农用地资源分等研究[M].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
[18] | 梁佳勇,谢振文,何昆明,等.广东水稻生产潜力及影响因素分 析[J].农业与技术,2004,24(4):63~66.
|
[19] | 蔡承智.基于AEZ 模型的我国农区小麦生产潜力分析[J].中国 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82~184.
|
[20] | 丁德峻,张旭晖.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潜力探讨[J].气象 科学,1993,13(1):83~89.
|
[21] | 廉丽姝,李志富,李梅,等.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 力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12,40(6):1030~1038.
|
[22] | 马树庆.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
[23] | 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24] | 陈建文,贺安乾,杨碧轩,等.陕北、渭北及关中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1):112~117.
|
[25] | 郑剑非,卢志光.北京市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及干旱期间最佳 灌水方案[J].中国农业气象,1982,(4):18~32,29.
|
[26] | 李春云,戴玉杰,宋玉红,等.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1):91~96.
|
[27] | 周利民,罗怀彬,古璇清.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试验研究[J]. 广东水利水电,2002,(2):22~24.
|
[28] | 任美锷.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
[29] |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
[30] | 侯光良,刘允芬.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J].自然资源, 1985,(6):52~59.
|
[31] | 尹钧,苗果园.山西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12(3):276~28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