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氨挥发特性及其对氮素平衡的影响
DOI: 10.11674/zwyf.2015.0308 , PP. 615-623
Keywords: 玉米 ,一次性施肥 ,新型肥料 ,氨挥发 ,氮素平衡
Abstract:
【目的】随着一次性施肥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施肥方式,控释肥料、脲甲醛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等新型高氮复混(合)肥料在一次性施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在吉林省中部黑钙土上设置玉米田间试验,以明确相同养分条件下,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料在玉米上一次性施用的增产效果及氨挥发状况。【方法】试验于2013年5月至10月在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新兴黄家窝保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黑钙土,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N0)、常规施肥(Con)、高塔肥料(HT)、掺混肥(BB)、控释肥(CRF)、脲甲醛肥(UF)和稳定性肥料(SF),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40m2。除常规施肥处理的氮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追肥比例为1:2)外,其他处理均采用一次性基施。各处理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24、88、88kg/hm2。在施肥后采用通气法对土壤氨挥发状况进行原位连续测定,于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用土钻采集0—100cm土壤样品,采用1mol/L的KCl溶液浸提,然后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AA3(AUTOANALYSIS3),德国产]测定土壤NH+4-N和NO-3-N含量。玉米成熟期对各处理进行测产,并在每个小区选取3株有代表性的植株,分为秸秆和籽粒,烘干后称重,全部粉碎后测定植株中的氮含量,计算植株吸氮量。【结果】从收获后产量及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到18.9%~24.1%,而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高氮复混(合)肥间的产量无明显差异,介于12197~12899kg/hm2之间;控释肥、脲甲醛肥料和稳定性肥料3个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7.9%、37.7%和28.8%;植株吸氮量分别为277.5、299.3和279.3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肥料施入土壤后,不同时期的氨挥发速率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肥料的氨挥发速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3~13天,氨挥发速率峰值的大小为常规施肥>高塔肥料>掺混肥>控释肥>稳定性肥料>脲甲醛肥;控释肥、脲甲醛肥和稳定性肥料的氨挥发量分别为10.6、8.1和10.3kg/hm2,相当于施氮量的4.7%、3.6%和4.6%,明显低于掺混肥(14.8kg/hm2)和高塔肥料(23.0kg/hm2);从土壤-作物体系中的氮素平衡可以看出,控释肥、脲甲醛肥和稳定性肥料的表观损失量分别为103、79和73kg/hm2,明显低于掺混肥(136kg/hm2)和高塔肥料(123kg/hm2);且与掺混肥相比,控释肥、脲甲醛肥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7.7~17.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氮素损失。【结论】在黑钙土区一次性施肥模式下,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间的玉米产量无明显差异;与掺混肥相比,控释肥、脲甲醛肥和稳定性肥料3种新型肥料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8.1%~86.6%,氨挥发速率降低40%~96.5%,氨挥发损失量减少39.2%~81.3%,且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有效维持玉米生育期间的土壤无机氮含量,保证了土壤氮素供应。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 安景文, 汪仁, 包红静, 等. 不同肥料配方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8, 39(4): 874-877.
[3] 高强, 李德忠, 汪娟娟, 等.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J]. 玉米科学, 2007, 15(4): 125-128.
[4] 高强, 冯国忠, 王志刚. 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4): 229-231.
[5] 朱红英, 董树亭, 胡昌浩. 不同控释肥料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J]. 玉米科学, 2003,11(4): 86-89.
[6] Diez J A, Roman R, Cartagena M C et al. Controlling nitrate pollution of aquifers by using different nitrogenous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in maize crop[J]. Age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1994, 48(1): 49-56.
[7] 王小明, 谢迎新, 张亚楠, 等. 新型肥料施用对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5): 232-236.
[8] 卢艳艳, 宋付朋. 不同包膜控释尿素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23): 7133-7140.
[9] 张文学, 孙刚, 何萍, 等.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6): 1411-1419.
[10] 王东, 于振文, 于文明, 等.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9): 1593-1598.
[11] 纪玉刚, 孙静文, 周卫, 等. 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氨挥发特征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5): 1044-1050.
[12] 蔡红光, 米国华, 张秀芝, 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18(1): 89-97.
[13] 王朝晖, 李生秀, 王西娜, 等. 旱地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土壤, 2006, 38(6): 676-681.
[14] Hofma G, Nutrient management legisla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R]. NUMALEC Report. Concerted Action, Fair 6-C 98-4215, 1999.
[15] 钟茜, 巨晓棠, 张福锁.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3): 285-293.
[16]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 2008, 45(5): 915-924.
[17] 杨俊刚, 高强, 曹兵, 等. 一次性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9): 123-128.
[18] 高强, 蔡红光, 黄立华, 等.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连作体系氮素平衡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8): 127-132.
[19] 王朝辉, 刘学军, 巨晓棠, 等.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2): 205-209.
[20] 杨宪龙, 路永莉, 同延安, 等. 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1): 65-73.
[21]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4-109.
[22]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1): 1361-1368.
[23] 刘学军, 赵紫娟, 巨晓棠, 等.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2, 22(7): 1122-1128.
[24] Olesen J E, Rubk G H, Heidmann T et 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rable crop rotations[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4, 70(2): 147-160.
[25] 陈易飞, 朱永绥, 朱风根, 等. 脲甲醛肥在稻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 江苏农业科学, 2000,(5): 49-51.
[26] 谷佳林, 边秀举, 徐凯, 等. 不同缓控释肥对高羊茅草坪生长及氮素挥发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3, 2(22): 235-24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