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绿洲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 PP. 1122-1130

Keywords: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盐分再分布河西走廊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定道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与播前相比,收获后FRB处理0~20cm、20~40cm、40~60cm和6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提高83.3%、77.2%、47.6%和84.0%,PRB处理分别提高62.6%、46.3%、28.2%和103.6%。ZT和CT处理0~200cm土壤含盐量呈“脱盐”和“聚盐”交替变化趋势,0~60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降低,而60~200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增加。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是PRB和FRB处理土壤盐分的主要累积区,ZT和CT处理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最终积累在100~160cm土层。从头水后至收获各个时期,PRB处理0~200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FRB处理,且差异显著。ZT处理0~20cm、20~40cm、40~60cm和6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高于CT处理。垄床不同位置土壤盐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均呈“垄边向垄中”迁移特点,但PRB处理迁移能力强于FRB处理。垂直方向上,FRB处理在土壤60~80cm处形成积盐峰,而PRB处理在土壤40~60cm处形成积盐峰。随灌溉水分入渗再分布后FRB处理土壤盐分向垄沟中部和垄床表层迁移,PRB处理土壤盐分在垄床40~60cm土层处形成一个积盐层。结果说明,垄作方式能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盐分累积。随着垄作年限增加,盐分向垄床中部积累的能力和含量均增强,由此垄作种植应考虑适时漫灌以达到淋洗土壤盐分的目的。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