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官员交流改变了什么?——经济增长、地区差距还是基础设施水平

, PP. 119-131

Keywords: 官员交流,财政支出偏好,地区经济差距,TFP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官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制度,官员交流改变了什么?目前,官员交流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地区经济差距以及长期经济增长等的影响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通过对1995-2009年省级官员交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官员交流作为一项政府治理制度受制于“行政集权”与“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在我国现阶段,官员交流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但不会改善地方经济差距状况,其中平行交流比垂直交流官员的促进作用更强,省委书记交流比省(市)长的作用更突出,书记交流的水平提高1%,基本建设支出比重提高0.197%,地区经济差距提高0.09%,长期经济增长率提升4.5%;研究进一步发现,书记任期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呈U型特征,对支出偏好和长期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发展是硬道理,长期经济增长是发展的核心,支出偏好和地区经济差距是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通过加强官员交流水平和反腐力度、提高科教文卫投入比重、优化R&D资本投入结构和使用效率等措施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References

[1]  陈刚,2011:《腐败与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南开经济研究》第5期。
[2]  陈刚、李树,2012:《官员交流、任期与反腐败》,《世界经济》第2期。
[3]  陈刚、李树、尹希果,2008:《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主义的视角》,《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
[4]  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2002:《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经济学(季刊)》第1期。
[5]  范子英、张军,2010:《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经济研究》第3期。
[6]  傅勇,2010:《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经济研究》第8期。
[7]  龚锋、卢洪友,2009:《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管理世界》第1期。
[8]  顾万勇,2005:《警惕干部交流的四个误区》,《领导科学》第20期。
[9]  郭庆旺、贾俊雪,2005:《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第6期。
[10]  吕炜、储德银,20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经济学动态》第12期。
[11]  马栓友、于红霞,2003:《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经济研究》第3期。
[12]  史卫、杨海生,2010:《官员交流与FDI区位选择——基于省际区域FDI的空间计量分析》,《社会科学战线》第11期。
[13]  王文剑、覃成林,2008:《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假说及检验》,《管理世界》第1期。
[14]  吴敬琏,2006:《腐败是造成收入不公的首要因素》,《当代经济》第9期。
[15]  王雍君,2006:《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9期。
[16]  谢建国、周露昭,2009:《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世界经济》第9期。
[17]  徐现祥、李郇、王美今,2007:《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经济学(季刊)》第4期。
[18]  杨海生、罗党论、陈少凌,2010:《资源禀赋、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第5期。
[19]  张军,2005:《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20]  张军、高远,2007:《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经济研究》第11期。
[21]  朱红琼、汪洋、张彩梅,2003:《准公共产品成本补偿的规范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1期。
[22]  周黎安,2007:《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23]  Huang,Yasheng,2002,“Managing Chinese Bureaucrats: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Political Studies,50(1):61-79.
[24]  Laurenceson J. and C. H. Chai, 2000,“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9:21-39.
[25]  Li,D.,1998,“Changing Incentives of the Chinese Bureaucra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8(2):393-397.
[26]  Qian,Y. and B. Weingast,1997,“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1(4):83-92.
[27]  Rawskitg, J., L. Wang and Y. Zhang,2000, “Ownership,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8:786-813.
[28]  Rawskitg, J. and Y. Zhang,1996,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vity:Trends Measurement Issues,and Recent Development”,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3:146-180.
[29]  Wei Z., O. Varela and M. K. Hassan, 2002,“Ownership of Performance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rnal of Manufacturial Financial Management,12:61-78.
[30]  Zhang, A., Y. Zhang and R. Zhao, 2002,“Profitabil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Measurement and Ownership Implications”,China Economic Review,13:65-8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