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3 

亚洲大陆岩石圈多层构造模型和塑性流动网络

Keywords: 大陆岩石圈构造模型地震网络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东部亚洲大陆的广大地区存在着由两族大型地震带共轭相交而成的统一地震网络;位于中、上地壳的这种地震网络,实际上是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网络的一种响应。统一塑性流动网络系统的存在,证实了板内构造变形的驱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的碰撞推挤,而作用力的远程传递主要借助于网络状塑性流动。塑性流动网络对板内构造变形起着控制作用。

References

[1]  刘昌铨 嘉世旭.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J].地震地质,1991,13(3):193-204,.
[2]  洪汉净,1990年
[3]  王绳祖,1990年
[4]  许忠淮,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32卷,6期,636页
[5]  徐杰,地震地质,1988年,10卷,4期,51页
[6]  马杏垣,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1987年
[7]  团体著者,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1986年
[8]  滕吉文,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1期,28页
[9]  王绳祖,现代地壳运动研究,1985年
[10]  刘国栋,现代地壳运动研究.1,1985年
[11]  滕吉文,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26卷,6期,525页
[12]  毛桐恩,地震地质,1982年,4卷,2期,21页
[13]  王仁,塑性力学基础,1982年
[14]  团体著者,亚欧地震构造图(1:800万)及说明书,1981年
[15]  Liu Hanshou,Phys Earth Planet Inter,1978年,16卷,247页
[16]  王嘉荫,中国地震史料,1963年
[17]  王绳祖,Tectonophys,1991年,197卷,73页
[18]  王子潮,Phys Chem Earth,1989年,17卷,45页
[19]  团体著者,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1989年
[20]  王子潮,地震地质,1988年,10卷,4期,25页
[21]  团体著者,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1988年
[22]  团体著者,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600万),1987年
[23]  王绳祖,现代地壳运动研究.2,1986年
[24]  方仲景,华北地震科学,1985年,3卷,2期,1页
[25]  黄培华,地质科学,1984年,3期,235页
[26]  王绳祖,地震地质,1982年,4卷,4期,68页
[27]  马宗晋,中国活动断裂,1982年
[28]  丁国瑜,地质学报,1979年,53卷,1期,22页
[29]  孙洁 徐常芳.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1989,11(1):35-4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